【致读者:第一封信】
柯老师:您好!
最近一直在看您的两本书《走出心灵的地狱》《破译疾病的密码》,是我的研究生导师推荐我看的,他说我会从中找到答案。
读到安琪的怀疑“心肌炎”“结核”“再生障碍性贫血”的时候,眼泪不禁涌出,这也是我正在经历的。我现在每天都在住院,因为医生给了我一个倾向的诊断,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,现在还让我去了解一下骨髓移植。而我的家族中未曾经历过血液病的困扰。做了那么多次骨髓活检,穿刺,医生没有说一定就是,而是很符合这个病。
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每时每刻都在死亡的诱惑与恐惧中度过。
我今年26岁,身边很多女孩子健康快乐,结婚生子,而这些都是我不敢想的。看到了您的书,我一直在反思自己,我发现您在书中的观点尤其是生病的好处,20条,竟条条符合,我感觉到被理解和认同,又觉得十分恐惧。我感觉看到了曙光,希望,又觉得恐惧害怕,但是这种纠结最终抵不过我想要好起来的意愿,看到您的微信迫不及待来加您,期待您的帮助,但是我也知道太多读者会加您,您的工作十分繁重……如果能和您交流,将是我莫大的荣幸。
总之,感谢您让我开始认识自己,感谢您为我们带来希望和启迪。
26岁的女孩:你好!
很欣慰我的书给你带来“曙光”。
你正在读研,又是那么好的年龄,当然要乐观地活下去。
我不是医生,不能对你的病症下何断语。你读我的书,一定懂得,即使真的生了病,同样的身体条件下,精神的开朗和乐观会对治疗及康复有积极作用。
你能看懂我的书,能够对书中的观点认同,说明了你的“觉悟”。人的最大误区就是拒绝“明白”。有了觉悟,有了明白,就多了一个战胜疾病的武器。
去年我还出版了《与你的身体对话》,书里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,在网上可以买到,希望能对你有帮助。
用不着羡慕别人,路的曲折只是命运展示出的更丰饶的美景,不生病就不会对世界、对自身有如此深入的认识,这才是真正在品味人生。
读我的书就是与柯老师的最好和最深入的交流。
柯老师祝福你!
向你的导师问好,谢谢他的理解!
【致梦溪:第二封信】
谢谢柯老师如此用心温暖的回复,我要去读读您更多的作品,谢谢您的推荐。
不知道可不可以问您一个问题,我在书中看到了消化系统,颈椎病,癌症等与潜意识的全息,一直在思考但是至今未想到血液会对应什么?如果可以,希望得到您的指点。
当然我会继续读您的作品看看是否会有更多启迪。您虽然不是名义上的医生,但是您医的是心。对啦,我现在已经毕业,是一名人民教师,希望和您一样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深刻的乐观、坚强的引导。
最后,我叫梦溪,谢谢您的祝福,也期待您更多的作品。
如果有您的讲座,我希望可以参加,期待这一天的到来。
谢谢温暖的柯老师,祝您健康快乐!
梦溪:你好!
从回信中了解了你更多的信息。你已经研究生毕业,并且从事教师职业,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孩子们带来更深刻的乐观、坚强的引导。非常好的职业!非常好的职业理念!
你上次信中说,对应《发现疾病密码》一书所讲的生病的二十大好处,“竟条条符合”,这里,柯老师先要夸夸你的悟性,我接触的读者中,很多人初次了解这本书的内容时,对新疾病学的理论是有些抵触的,觉得生病很痛苦,巴不得早一点康复,怎么会想要得到好处呢?你能毫无抵触地理解并接受柯老师的这些说法,已经有了迈向健康的前提。
你希望柯老师能对你目前的状态有更进一步的解析,下面是我的回复:
一,既然“生病的好处”二十条你基本都对应有,那么,你要仔细省悟,这其中很可能包含着你生病的心理原因。
二,生病的心理原因最主要是两大类,第一类是各种难以承受的压力,如工作的压力,学习的压力,生存的压力,人际关系的压力,各种生活处境的压力,自己设置的目标的压力,应尽的责任、义务的压力,等等。
希望你循着柯老师提供的思路,一条一条地仔细省察。如果有不能承受的压力,一定要给自己减压。目标高了要降一降。若有苛责自己之处要宽松一些,一定要善待自己。
我在《与自己的身体对话》一书中特别强调了“爱”。要真正爱自己,“爱护”自己,“呵护”自己。爱自己是爱世界的前提,自己好了才谈得上施善于他人,也才能造福于世界。
人往往生病了,才知道健康最重要。但柯老师的要求是,即使不生病,也要时时明白健康的重要。一定要放下贪、嗔、痴。不要以为“贪心”是指做坏事,凡不合于实际的欲望、要求即是贪心。超出自己能力的高目标,哪怕是做好事都叫“贪心”。
不放下贪心,想健康是不可能的。
三,生病的第二大类心理原因是各种负面情绪与情感。特别是怨恨、嫉恨、自疚、不平、不满、冤屈、自责等。这些情绪长久蓄积一定会产生病症。解决这些情绪问题,有些要找人诉说宣泄,有些要改变认知,认知一变,情绪就调整了。还有些负面情绪要听其自然淡化。有些则要通过实际行动调整人际关系解决。等等。
四,至于心理与体症对应的语码则因人而异,柯老师在书中的分析也不可生搬硬套,这个问题比较复杂。有些体症一时无法具体破译,可以先不细究。同样一种原因,对于不同人、不同环境有时会产生不同的体症,关键是省视到自己心理上不能承受的压力与情绪。要改变自己的实际生活(如放下不切实际的目标,调节人际关系),要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。
语码对应的规律可以慢慢掌握。
五,此外,很重要的一点,分别心不可太重,凡事不要过于患得患失,以免陷入选择的冲突。
我对很多高目标的朋友都提过这样的建议:凡事差不多即可。
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!